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Problem

The role of alcohol as a major factor in traffic crash causation has been firmly established. However, controversy remains as to the precise shape of the relative risk function and the BAC at which crash risk begins to increase.

Methods

This study used a case-control design in two locations: Long Beach, California, and Fort Lauderdale, Florida. Data were collected on 2,871 crashes of all severities and a matched control group of drivers selected from the same time, location, and direction of travel as the crash drivers. Of the 14,985 sample drivers, 81.3% of the crash drivers and 97.9% of the controls provided a valid BAC specimen.

Results

When adjusted for covariates and nonparticipation bias, increases in relative risk were observed at BACs of .04-.05, and the elevations in risk became very pronounced when BACs exceeded .10.

Discus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08 per se laws and for state policies that increase sanctions for BACs in excess of .15.

Impact on Industry

This study provides further precision on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alcohol on driving and, by implication, on other complex tasks.  相似文献   
92.
INTRODUC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s (CPSC) 1973 cigarette ignition mattress flammability standard to reduce mattress fires since 1980, when the U.S. Fire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Fire Incident Reporting System became fully operational. METHOD: The paper attempts to separate the effect of the cigarette ignition standard from the declining trend in mattress fires that would have resulted without the standard. We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1973 cigarette standard on smoking material ignition fires, deaths, and injuries as well as its effect on fires, deaths, and injuries from all ignition sources (smoking material ignitions, open-flame ignitions, and other ignition sources). Impacts on Industr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1973 mattress standard has effectively reduced the mattress fire risk and that further reductions in risk via actions tied specifically to cigarette ignition are likely to be difficult to achieve.  相似文献   
93.
相对湿度的研究对理解古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利用树轮资料重建的历史时期相对湿度变化十分有限。本文利用油松树轮宽度重建了河北青龙地区1890—2012年5—7月的平均相对湿度变化,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为39.1%(减少自由度后为38.0%)。重建序列显示出5个湿润期(1895—1899年,1906—1914年,1924—1926年,1950—1955年,1984—2000年)和5个干旱期(1900—1905年,1917—1921年,1927—1949年,1956—1973年,1975—1981年)。重建序列和观测数据均与邻近研究区的PDSI对应良好,表明该序列具有较强的空间代表性,可以反映河北北部地区的平均相对湿度变化情况。本研究表明研究区相对湿度变化不仅受局地气候控制,还可能受到ENSO影响。  相似文献   
94.
利用四川156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霾日观测资料,对区域内不同强度霾日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强度霾日数呈现轻霾和重霾显著上升、中霾下降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霾日整体偏多,其中,秋、冬季发生频率偏高,12月和1月是多发时段;不同强度年均霾日高值区集中在盆地中部、东部地区,低值区主要位于盆地西南地区,并呈现盆地中北部霾日逐年减少,盆地南部逐年增多的变化趋势.结合季节特征探讨霾日形成机理发现,春、夏季欧亚中高纬度呈现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印缅槽较强,利于降水,盆地相对湿度为85%以上,高原东侧上升气流较明显,大气对流层中下层为"上冷下暖"的递减层结,利于大气污染排放物垂直交换及其对外扩散;秋、冬季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经向环流偏弱,冷空气被阻挡在盆地以北以西区域,盆地东部为下沉气流,850 hPa以下的偏东气流使东部污染物向西蔓延,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上空为显著的"上暖下冷"逆温层结,相对湿度为80%左右,地面气温增加,相对湿度下降,使霾不易向雾转换,加重霾日高频状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温度与湿度对氨为添加剂脉冲放电烟气脱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脉冲放电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SO2的除主要取决于NH3与SO2热化学反应;在单位体积烟气注入能量为0-5W·h/m^,脉冲放电使SO2脱率提高0-25%,脱硫产物的主要组分是(NH2)2SO4,其含量随着单位体积烟气注入能量的增加而增大气光单位体积烟气注入能量为3W·h/m^3,停留时间小于10s工业应用许可的范围内,烟气脱硫最佳温度为60-65℃,最佳含水体积分数为9-11%。  相似文献   
96.
环境质量评价模糊集理论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成德 《四川环境》1997,16(4):64-68
探讨了模糊集理论方法对环境质量评价的可行性,以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为例,叙述了这种方法的研究程序及计算步骤。研究表明,采用模糊集理论方法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合理,方法可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巷道围岩温度分布及调热圈半径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了巷道壁面水分蒸发情况下通风时间、岩石的热物理性质、巷道几何尺寸、巷道风流与围岩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壁面湿度系数与风流相对湿度的变化对围岩温度分布及调热圈半径的影响。随着通风时间的延长 ,围岩冷却范围逐渐向围岩内部推移 ,推移速度逐渐降低 ;巷道壁面水分蒸发和风流相对湿度对靠近壁面处围岩温度分布影响很大 ,但对深部围岩温度分布的影响逐渐变小 ,所以对调热圈半径的影响很小 ;岩石导温系数对调热圈半径及其内部的温度分布影响较大。巷道壁面风流与围岩的换热系数和巷道的几何尺寸对巷道围岩的冷却范围影响非常小。  相似文献   
98.
区域农业水分供应脆弱性分析及定量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积分湿度指数方法,建立了区域农业水分供应脆弱性分析模型,并以山东省为案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春、夏、秋季还是年平均的积分湿度指数值,均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的趋势,说明自然降水对农业需水的满足程度沿该方向递减。对山东省而言,农业用水的满足程度在季节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夏季降水在农业满足程度方面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差。由于气候因子的年变异较大,积分湿度指数的年变异亦大;根据作物产量的形成为一动态过程,作物整个生育期内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都对其最终产量有一定的贡献,利用积分回归模式对作物全生育期中每一旬降水因子与产量的定量关系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主要农作物全生育期内每旬降水对最终产量的贡献系数。根据每旬降水对产量的贡献系数和作物受旱指标,建立了作物旱灾损失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9.
陈云生 《环境技术》2007,25(6):14-17
本文用四达公司生产的环境试验设备产品实测数据,讨论相对湿度风速修正与大气压力修正的必要性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根据全国195个气象台站10年的4次日记温度湿度数据统计了各站高于25℃和低于25℃的年润湿时间.研究了我国大陆地区温度超过25℃的年润湿时间所占比例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我国大陆地区,25℃以上的年润湿时间所占比例很少高于50%,该比例是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沿海高于内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